最近,中央网信办启动了“清朗・整治 AI 技术滥用”专项行动,自2025年4月起,针对AI技术的不当使用展开了全面治理。这次行动聚焦于AI换脸、拟声等技术对公众权益的侵害,以及因缺乏内容标识而引发的误导问题。经过第一阶段的努力,各地网信部门协同合作,取得了显著成果。

图源:图片由AI生成,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

截至目前,已有3500多款违规小程序、应用程序和智能体被处置,超过96万条违法违规信息被清理,3700多个违规账号被处理。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切断违规产品的引流渠道,推动各大平台强化技术保障,并加速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落地。

各地网信办也在积极行动。北京网信办开通举报通道,形成了“用户标记 — 平台核查 — 联合处置”的闭环模式;上海网信办组织法规宣贯活动,覆盖400余家企业,确保显式标识规范上线;浙江网信办加强督导,累计拦截违法信息超2550万条。

各大平台也积极响应。腾讯优化巡查机制,处置570余款违规产品;微博清理4800余条违规内容;抖音建立“红蓝对抗”机制,提升虚假信息识别能力。

划重点:

1. 专项行动自2025年4月启动,已处理3700多个违规账号。

2. 第一阶段共处置3500余款违规AI产品,清理超96万条违法信息。

3. 各地网信办与平台共同努力,推动标识规范及责任落实,保障网络安全。